洗錢,聽上去離我們很遙遠
但事實上,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方式:
比如出借、出租資金賬戶供他人周轉
在超市、花店等場所通過虛假消費
來轉換成他們的營業所得……
這些行為都有可能涉嫌洗錢犯罪
六月初,彭女士經營的花店接到一筆特殊的訂單:一名男子出手十分闊氣,準備在鮮花上放33440元現金,加上260元包花手工費,他一共向彭女士支付了33700元。彭女士在仔細確認33700元已到賬后,便去銀行取錢,并按照對方的要求制作有花、有錢的“花禮盒”。
但是幾天后,彭女士卻收到銀行卡被凍結的銀行短信。查詢后發現,彭女士的銀行卡因涉嫌洗錢被異地公安機關凍結。彭女士表示,自己從未參加過洗錢等違法活動,仔細回想后,想起了這筆特殊的訂單。
近期,經營超市的王某接到一名男子進行消費的同時要與自己換取現金,該男子聲稱會將錢轉入王某的銀行卡賬戶,與王某換取現金,之后會支付一筆提現手續費,王某確認該男子轉賬到賬以后,將現金換取給該男子。幾天后,王某的銀行卡因涉嫌洗錢被異地公安機關凍結。
詐騙分子通過網絡平臺或線下聯系商戶,盯準商戶服務客戶的心理,提出一些自己需求。
商戶因前期做過類似定制禮品盒,便不會多心,大多會迎合客戶需求;詐騙分子提出將錢打入商戶經營者的銀行卡賬戶內,讓其提供銀行卡號。隨后,將卡號轉發給受害人。
商戶收到的“預付款”實際是詐騙分子通過話術騙取電詐受害人的“贓款”。就這樣,商戶經營者無意中成為了詐騙分子的“洗錢幫兇”!
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
在電子支付運行的大數據時代
洗錢的活動方式也更加隱蔽
生活中我們應當如何避開呢?
01 妥善保管個人信息
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證、銀行卡、網銀U盾等賬戶存取工具,保護好登錄賬號和密碼等個人信息,不要出租、出借、出售個人銀行卡、身份證和網銀U盾等賬戶存取工具,一旦丟失要立即掛失,對于廢棄不用的證件、賬戶應及時辦理注銷業務,不要隨意丟棄、買賣。
02 提升防范意識
警惕各種打著“0風險、0投入、高回報”幌子的網絡刷單兼職、投資等,堅決不能參與。提升風險防范意識,對于各種網絡信息要時刻警惕,多加甄別,不可因貪圖一時之利而落入騙局,最終觸碰法律紅線。
03 樹立法治觀念
應牢固樹立法治觀念、增強法治意識,遠離不法行為和違法犯罪活動。要遠離灰色網絡,不要淪為新型涉網罪犯的幫兇。
請廣大商戶謹慎接收網絡訂單
如遇要求幫助網絡轉賬
不要隨意提供
自己的銀行賬戶或收款二維碼
不要貪圖小利
成為詐騙分子洗錢的工具
下一篇:警惕!這些行為可能觸犯洗錢罪